无领导小组讨论经典案例(附讨论全过程) 一, 题目如下:现在发生海难,一游艇上有八名游客等待救援,但是现在直升飞机每次只能够救一个人。游艇已坏,不停漏水。寒冷的冬天,刺骨的海水。游客情况: 1.将军,男,69 岁,身经百战; 2.外科医生,女,41 岁,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3.大学生,男,19 岁,家境贫寒,参加国际奥数获奖; 4.大学教授,50 岁,正主持一个科学领域的项目研究; 5.运动员,女,23 岁,奥运金牌获得者; 6.经理人,35 岁,擅长管理,曾将一大型企业扭亏为盈; 7.小学校长,53 岁,男,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8.中学教师,女,47 岁,桃李满天下,教学经验丰富。 请将这八名游客按照营救的先后顺序排序。(3 分钟的阅题时间,1 分钟的自我观点陈述,15分钟的小组讨论,1 分钟的总结陈词) 说实话,真正实战的时候,发现三分钟很短。在“面试官”提示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我只决定先救大学教授,经理人,校长和老师,同时肯定地让运动员垫后,而医生,大学生,将军始终难以抉择。在最后的收官阶段,脑海中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因此当 silent询问有谁想先讲的时候,我犹豫了。而机会,落在了 JL 身上,她在第一次的小组讨论中就展现出非凡的实力和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很好地抓住表现的机会。 排序需要标准,当游戏规则确定之后自然就可以玩。她的标准有两个: 一:对社会的贡献。二:自救能力。在这样的标准下,教授,大学生,教师等排得较前。 而我在听完的陈述之后就觉得,这样的排序,跟我自己的答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前两个标准,也是不谋而合。因此,为了表示和她的不同,我加上了年龄以及性别的第三个衡量标准。但自我感觉在陈述的时候十分紧张,排序是排出来了,理由也稍微有点到,但一种展示的姿态无法较好表现。 RN 的结论几乎跟我们相反,大学生排在最前,运动员也得以位列第三。而教师则垫底。当然,她也有自己的标准,而标准,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可见,标准相同的时候,由于细节方面没有考虑,结论也会大相庭径。 以下,是我们小组大概的讨论过程: JL 一开始就提出利用其中前三分钟进行标准的重新确定,这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在订立标准的时候,其实难度不算大,在这样的问题下,“对社会的贡献”是我们的首选,而“自救能力”也毫无意外紧跟在后面,最后考虑的是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 RN 提出可以将里面的人进行分类。这也是接下来应该做的步骤。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