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规模化猪场已逐步采用仔猪超早期断奶(SEW)技术,有的甚至提前至10日龄。但仔猪早期断奶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和免疫力降低等早期断奶综合症。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也是对仔猪危害最大的问题。据报道,断奶后 8~13d,仔猪腹泻率高达 32%,14~17d增至41.4%,此后降,到22~28d降到 8.4%,断奶后仔猪死亡率高达 20%~30%(杨雪峰,2004)。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成为当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降低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 1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1内源消化酶活性低 乳仔猪消化道内源酶的分泌量较低,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且含量仅为成年猪的1/3~1/4。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足够盐酸。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Lindemann等(1986)报道,4周龄仔猪断奶7d后,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断奶前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要经过两周才能恢复或者超过断奶前水平。张振斌等(1999)试验发现,空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第 2d降低了50%,淀粉酶活性在断奶后第6d和第9d分别降低了50.8%和33.8%。Cera等(1990)研究发现,哺乳仔猪0~5周龄期间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21d或35d断奶时,酶活性停止增加,需要经过 1周恢复后才能重新增加,8周龄后仔猪消化道酶系统趋于正常水平。 1.2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变化明显 断奶后,仔猪消化系统小肠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王静华(2003)报道,21日龄仔猪断奶5d后,肠绒毛高度降低了 50%。戴德渊(2006)报道,断奶后11d肠隐窝深度明显增加,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同时,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蔗糖酶、乳糖酶、异麦芽糖酶、海藻糖酶等活性下降,这些变化可导致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不良。而当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到达大肠时,被微生物利用,产生甲烷、硫化氢、尸胺、腐胺等有害物质,刺激肠蠕动加快,引起肠道渗透压升高,最后导致腹泻。 1.3免疫力降低,抗病力弱 仔猪获得免疫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吮吸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二是在自然状态下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生成、发育而形成的主动免疫。初乳以 IgG为主,约占80%,IgA占 15%,IgM占 5%;常乳以 IgA为主,约占 60%,IgG为30%。在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