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窒息风险防范与处理主要内容12345院内窒息的抢救:海姆立克手法窒息的临床表现及高危人群窒息的定义、主要原因及分类预防窒息的健康宣教海姆立克手法的注意要点1.窒息的定义、主要原因及分类1.1窒息的定义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称为窒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有气道阻塞的疾病。1.2窒息的主要原因气道阻塞及受压1.2窒息的主要原因气体中毒吸入空气中氧气量锐减1.4窒息分类外窒息(异物早期梗阻在喉、气道声门和大气管内)内窒息(CO中毒等)2.窒息的临床表现及高危人群2.1窒息的临床表现•呼吸道异物梗阻的诊断:•如果发生呼吸道异物梗阻,可从病人的表情、咳嗽、呼吸声音、面色、胸部呼吸运动和全身反应等表现出来。•立即发生剧烈呛咳、面红耳赤,声音嘶哑或不能说话,也不能咳嗽,可能会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己的喉咙,并有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停止呼吸,此即“海姆立克”征象。“海姆立克”征象123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每年有超过2500名的0-4岁的幼儿因意外窒息而夭折,而更多的幼儿因此而终生残疾。甲亢手术窒息的高危人群老人3.窒息的抢救:海姆立克急救法亨利•海姆立克先生“拯救生命最多的人”3.1概述2016年12月17日,气管异物急救法的创立者、美国学者亨利•海姆立克先生(1920-2016)因心脏病逝世,享年96岁,由他创立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永久留给了全世界。亨利•海姆立克先生是将高深的医学科学面向社会普及,且普及得极好的科普楷模,被誉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该方法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3.1概述在临床与实际生活中,因误吸造成窒息死亡的事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气管异物成为美国排名第六位的意外致死原因,每年约有4000人死于此,儿童占1/4。不少的这类事件未被识别或识别后未能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海姆立克急救法却是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易学、易用、易普及的一种有效急救法。3.1概述海姆立克急救法,也称为海氏急救法,是亨利•海姆立克先生1974年经过反复实验,发明的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其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的不同情况又分成不同的急救方式,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3.1概述3.2原理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假如气嘴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物理学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3.3适应症适用于婴幼儿误吸奶水、食物或异物掉进气管而窒息,而成人,尤其是意识较差、痴呆的老人发生食物误吸而窒息等情况。•自行将上腹压在椅背、桌角、栏杠等处,反复用力压迫,尽可能冲出异物。还可以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挤压腹部,尽可能冲出异物。•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前腿弓后腿蹬姿势,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面对患者,骑跨在患者的髋部(大概在小腹部上方部位);双手重叠,用掌根顶住患者腹部(肚脐稍上方),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掉。适用于意识不清的患者1、背部排击法•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颊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用掌根在两肩胛骨之间)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压胸法之一:让婴儿坐在大腿上,背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脐的上方,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压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5次。•压胸法之二(单手或双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