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经 白 话 解 说 上经 乾 ( 卦 一 , 乾 下 乾 上 ) 乾 (1):元 亨 , 利 贞 (2)。 初 九 (3): 潜 龙 勿 用 (4)。 九 二 : 见 龙 在 田 (5), 利 见 大 人 (6)。 九 三 : 君 子 终 日 乾 乾 (7), 夕 惕 若 厉 (8), 无 咎 (9)。 九 四 : 或 跃 在 渊 (10), 无 咎 。 九 五 : 飞 龙 在 天 , 利 见 大 人 。 上 九 : 亢 龙 有 悔 (11)。 用 九 (12): 见 群 龙 , 无 首 吉 (13)。 注 释 : (1)乾 : 卦 名 。 帛 书 《 易 经 》( 以 下 简 称 帛 《 易 》) 作 “ 键 ”, 有 刚 键 之 义 。《 周易 》 古 经 每 一 卦 有 六 爻 , 凡 阳 爻 以 “ - ” 表 示 , 阴 爻 以 “ - -” 表 示 。《 乾 》 卦 纯由 阳 爻 组 成 , 在 此 象 天 。 (2)元 亨 , 利 贞 :《 乾 》 卦 卦 辞 。 元 , 始 。 顺 利 通 达 。 利 , 适 合 、 适 宜 。 贞 ,一 正 固 ; 一 占 问 , 在 此 为 占 问 。 (3)初 九 : 每 一 卦 第 一 爻 皆 称 “ 初 ”。《 周 易 》 六 十 四 卦 凡 阳 爻 称 “ 九 ”, 阴 爻称 “ 六 ”。 一 卦 六 爻 自 下 而 上 凡 阳 爻 为 :“ 初 九 ”、“ 九 二 ”、“ 九 三 ”、“ 九 四 ”、“ 九五 ”、“ 上 九 ”; 阴 爻 为 :“ 初 六 ”、“ 六 二 ”、“ 六 三 ”、“ 六 四 ”、“ 六 五 ”、“ 上 六 ”。 (4)潜 龙 勿 用 : 潜 伏 之 龙 , 不 可 轻 举 妄 动 。 潜 , 潜 伏 、 隐 藏 。 龙 , 乃 中 国 古代 吉 祥 之 物 , 指 春 神 , 又说 为 雨神 者。 故先民有 祭龙 以 求雨之 俗, 龙 的原形, 有人 认为 是蟒、 蛇、 晰蜴、 鳄鱼等动 物 , 也有 人 认为 来自 自 然之 象 ——虹。《 周 易 》取象 于龙 比喻阳 气和君 子 。 (5)见 龙 在 田 : 龙 出 现 在 田 野 ( 或 地 上 )。 见 , 读 作 “ 现 ”, 有 出 现 、 呈 现 之义 。 (6)利 见 大 人 : 适 宜 见 大 人 。 大 人 , 指 有 权 势 , 有 地 位 之 人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