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家的行为规范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2.1社会体制2.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2.3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2.1社会体制对“体制”(社会体制)的使用:抽象意义(指由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构成的各种社会体制)具体意义(指学校、市场、教堂等各种组织机构)社会体制是由于某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组织机构的稳定集簇马林诺夫斯基Malinofski:人们在共同目标的支配下,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运用适当的物质手段,进行特定的活动,以实现某种社会功能,就是社会体制的全部内容。体制就是有目的活动的有组织的体系•宪章:价值系统,体现目的•人员班底:有结构•规范:支配活动的原则•物质装备:物质手段•活动:具体行动•功能:有组织活动的结果的总和宪章规范人员班底物质装备活动功能2.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活动的有组织的形式实体组织、机构:大学、工业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独立研究所科学家的社会团体:化学学会等分科学会、科学促进协会科学杂志、科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科学基金会(资金)、评审委员会(竞争)科学普及组织、科学教育组织科学家活动的抽象的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共同体Community:泛指与某一个地域范围相联系泛指与某一个地域范围相联系的人群,在普通社会学中,译作“社区”的人群,在普通社会学中,译作“社区”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Community:舍去地域的含义,强调科学活动和科学的自主性——英国物理化学家M•Polanyi规则、权威的作用,及自主性实现的途径——社会学家希尔斯将科学共同体概念与范式概念联系,使之普遍应用——科学史家库恩Polanyi的科学共同体概念要点学术性研究的科学家的使命是通过个人的研究做出发现,更新科学的标准——学术性科学的自主性专门的科学家才是科学的权威,把科学以外的标准强加于科学和科学家是破坏科学德国国家社会党和苏联政府对科学的干预从事研究的科学人员,有各自的社会职业,但他们按照学科划分为不同的专业集团,并组成范围更大的科学共同体每位科学家依旧独立做自己的研究,但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的意见对科学家有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现的承认社会学家希尔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图景开始出现——有它自己的组织机构,自己的规则,自己的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1953.7.“科学与自由”讨论会科学共同体是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自己维持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科学共同体的自主性,一般是由科学的内部传统,具体是由某个学科的内部传统来实现;这种传统在研究人员之间直接传递,在人们的记忆和传闻轶事中存在,也体现在科学交流中,在这个传统中的所有事情都和证实最高价值——科学真理有关返回返回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发展由SC的交替和科学传统的更迭形成SC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家组成SC的组成划分层次:最大的SC:整个自然科学家群体次之的SC:(学科)物理学家的、化学家的、天文学家等次之的SC:(专业)固体物理、高能物理、有机化学、蛋白质化学、分析化学等次之的SC:(研究领域)噬菌体小组、人体基因组计划——不易为外行识别的、以研究领域划分的SC看作最基本单位SC组成的最根本基础是专业一致。所受专业教育相同,对专业问题的看法相同,阅读共同文件等→不同专业的SC成员的交流困难SC有共同的社会联系:相同的师承关系,共同培养接班人,阅读和引证相同或类似的文献、书籍,参加同一或同类的研究组织和学术会议,共同接受文章的未定稿等科学交流科学交流:分布在不同机构、不同地区(或国家)之中的同一专业、同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的SC联系之唯一方式。具体形式(发表文章、阅读与引证同一领域文献、参加相关会议、短期访问、合作、信件联系等)科学交流的重要性科学交流的作用提供信息(科学问题、研究状况、思想观点、实验事实、方法手段等),加速问题解决个别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观察和发现只有通过它才为SC所了解、承认SC在专业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