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摄影摄像) 第五课 第三类时空——摄像的艺术 教学参考 长堤真光中学 梁璟 一. 教材分析 摄影摄像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其中的一类。“读图时代”是新人类了解世界的又一直观视觉信息接受过程,它通过运用视觉艺术发展学生的视知觉,活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对人类社会文明性质的感悟,进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本课的着重点在于对影视摄像艺术的独特摄影语言进行详细的描述,从其构图、景别、焦距、运动与角度六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摄像的各种效果以及传达的意念,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影语言在于影视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摄影镜头能否捕捉住导演想要表达的神韵,一出好的电影或电视就取决于此。 大导演张艺谋在《黄土地》中是优秀的摄影,以他摄影艺术的功力完成了《黄土地》壮丽的诗篇,杜其风神奇的摇镜头成就了王家卫的“王式电影”时代的来临。 电影电视的摄影对我们学生而言却有些遥远,优秀的摄影艺术其实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图像的强烈视觉语言,摄影者表达出了自己的无声之意;通过摄影镜头观看世界万物,我们可以从定格的事物中发现人类世界的点滴文明演变。因此,本次课程的设计围绕最近世界发生的俄罗斯“别克兰人质事件”,通过图像的阅读分析,结合摄影六个要素的学习,进行一次读图时代的体验,让学生们在自己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 建议可用两课时连堂进行,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 二.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评价表格的自我阅读、自我完善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中的独特表现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在围绕新闻摄影主题的读图过程中,体验人类社会的真实性反映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初步掌握摄影艺术的六要素,并懂得分析表达新闻摄影的主题意念。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对于摄影的六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也可以按照教学的气氛把重点放在新闻摄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对于人类的启示上。 摄影可以说是个瞬间而又漫长的矛盾艺术,如何通过镜头能准确而又艺术性地捕捉景物,得出具审美价值的效果,摄影者要通过长时间镜头的捕捉练习,所以在一两个课时中要把摄影的所有经验要素解释透彻非常困难。因此,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课堂反映,应该适时调整课程的中心,让学生自主寻找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