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他一个人的村庄他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 刘亮程,作家,1962 年出生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被誉为“20 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虚土》《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 第一次这么想写一个人,他是刘亮程。 初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语文练习卷上。我仍记得,那篇阅读文章名为《今生今世的证据》。哎,这标题可文艺了吧。可里头的内容却没有一点小资情调,没有精心修饰过的浪漫词语,也没有引用缠绵悱侧的诗句,而是朴素到了极致。刘亮程的文字太洁净了,没有任何赘余,却那么轻易地引起我心里翻涌的共鸣。这种共鸣是轻柔的,它一点也不激烈,可从中能够体会到的韵味却丰富得可怕。 “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镬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刘亮程在这篇文章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把这段文字读了一遍,忍不住又读了一遍。作者的语气甚至是平淡的,他在恳求,他在低诉,他同样是在自语,企盼今生今世能在此世间留下些微他存在过的痕迹,甚至不需要哪个人记得,只要一株草,一堵土墙,一块破瓦片的证据,就足矣。 忽然地。我想到了自己家里的粉刷墙。一年一年过去,墙角有大片擦不去的水渍,愈发暗淡灰黄,墙皮也斑驳地剥落下来,一时来不及清理,然后在时间的碾轧下,变成细碎的粉末。曾经那面墙还是洁白的,上面贴满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从黄灿灿的一片慢慢陈旧发黄,再后来,因羞于展示炫耀,便一张张全揭下了,只是风干的乳胶依旧斑斑点点地残留在墙上。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还有啊,因为小时候个子蹿得快,母亲便用家里的木头梁柱当作我的身高记录板,每隔半年,她都叫我过去在木柱前站一站,拿手比一比,再拿剪刀尖锐的一头在上面反复刻画出一道横线来。那些横线随年岁增长愈来愈多,从梁柱的下头蔓延到上头,从分隔得稀疏到渐渐密集。再后来,它却突然没了用处。因为我已经长到头了,长得比母亲还要高了。 我很少会想起这些经年累积下来的细节,对待过去的事物,年轻的我们很少给予怜惜,未知是迷人的,新生活是值得期待的。可这一天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些,所有我不在意的这些,竟都可以成为我今生今世的证据!我曾担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