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作业批改和辅导答疑情况]作业批改及辅导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必要环节。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布置难易有度、份量适中的课后作业,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本学期所担任《经济法》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的作业进行批改,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良好 1.能按时布置作业,每章都布置有作业。批改认真,有成绩、有时间日期,有签名。 2.由于作业量较大,对部分作业进行了批改。《经济法》作业批改 147 份,批改量 61%(共 241 人)。作业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优 72 人,占 48.98%,良 40 人,占27.21%,中 33 人,占 22.45%,差 2 人,占 1.3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作业批改 54 份,批改量 49.20%(共 111 人)。第 1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其中优 20 人,占 37.04%,良 23 人,占 42.59%,中 10 人,占18.52%,差 1 人,占 1.85%。 3.收发、批改作业及时,批改细致,批改作业后及时讲评、辅导。对抄袭、不合要求的作业,退回本人,令其重做。对迟交作业的进行批判教育。 4.注意分析作业质量,发现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发现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在教学中予以纠正。个别问题面对面解决。 5.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正确、法律规范、独立地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存在的问题 1.批阅学生作业的评语还比较简单,指导性还不够深化,鼓舞性的语言比较少。 2.作业的布置数量、难易程度是否适当,还有待探讨。 第 2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作业的创新性还不够。作业要既能复习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完善措施 1.布置作业应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确定作业的数量、形式及要求,内容符合实际需要,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及时布置、批改作业,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灵活性强。除书面作业外,适当布置实践性、阅读性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注重学生整体素养与个性特长的和谐进展。 4.精批细改,对学生多用表扬性、鼓舞性的评语。所写批语要法律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