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司治理高校财务治理理论讨论 摘要: 近些年陕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本文针对陕西高校财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公司治理理论,提出构建高校财务治理模式的建议,以期能够合理配置高校财权,从而提高高校财务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 财务治理;公司治理;高校财务 现代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展潜力是与该国未来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的。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更受欢迎的大众教育,承载着人才培育、科技研发、文化传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深化产学研工作,经费收入的来源渠道也愈加多元化,而由此产生的财务治理也趋显复杂。为了加快高等教育的进展,现代化高校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在观念、管理和人员素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高校迫切需要改变财务治理的模式。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近些年大部分高校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陕西省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陕西高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治理 1.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首先出现在亚当斯密的时代,亚当斯密提出了公司治理的问题是要解决代理问题。而伯利与米恩斯于 1932 年出版了《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才使得该问题真正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自此,职业经理人如何被股东监督,成为了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由于讨论目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现,虽然各种思想流派从公司治理的作用、具体的表达形式和讨论的基本问题等方面表达了公司治理的内涵。但新兴的主流观点是,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的讨论,主流观点分为三类:第一类,林毅夫教授(1995)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公司所有者的监督和控制、公司的管理、绩效和公司治理是一套监督和控制公司的制度安排。在协调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时,这种观点更加关注股东的利益。第二类观点认为公司治理是处理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钱颖一教授(1995)提出,公司治理是为了协调企业内部各层关键团体(股东、经理、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猎取相关经济利益的一套制度安排。第三类观点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广泛而狭隘的公司治理。经济学家布莱尔(1995)认为,公司治理是控制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