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Ⅰ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 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 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 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 也影响着一座城市、 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 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过年就是过文化 ”,龙年春节期间, 各地庙会红红火火, 旅游景点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 “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 热闹的 “中国年 ”,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 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 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物质潮流席卷而来, 如何坚守心灵高地 ?观念世界众声喧哗, 如何定位价值坐标 ?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 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 ”多了起来,却也不乏 “开着宝马住保障房 ”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 ”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但 “扶老难题 ”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 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 “千城一面、万楼一式 ”的单调、 “几根柱子托个球 ”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 ”,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 ”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 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 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 一些媒体以暴力、 情色、低俗吸引眼球, 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 一些青年人把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品质为王 ”,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 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