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首场“我与共和国共奋进”报告会讲述 7 位医者的奋斗故事]共和国七十年英模报告会原标题:首场“我与共和国共奋进”报告会讲述 7 位医者的奋斗故事 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的“我与共和国共奋进”上海市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进行。首场报告会呈现了吴孟超、王振义、葛均波、夏强、卢洪洲、胡炳麟、朱兰等 7 位先进模范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奠定伟大丰碑 报告会上,弟子陈树林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孟超教授的故事:老先生的军装左胸前,一直佩戴着鲜红的党员徽章,这份忠诚源于他少年时代的红色记忆。儿时吴孟超在马来西亚中学毕业时,与同学们主动将聚餐费捐回国内给共产党。“回国找第 1 页 共 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抱着这个愿望,1940 年吴孟超回国并考取当时的同济医学院。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吴老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今年 97 岁的他,只要身体允许,坚持每周亲自上两三台手术。 “爱国首先要爱自己的事业,事业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讲述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教授的故事:他发明的“全反式维甲酸”,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成功治疗癌症案例,并于 1994 年获得世界肿瘤学最高奖——凯特琳奖。可他从未申请过专利,而是无偿赠予全世界各大医院使用。即便过了三十年,至今国内售价也不过 290 元,还能进入医保。他的那句话——“爱国,就是要让病人吃得起药”,引领弟子们不断探究前进,并造就一个个血液病领域的医学高峰。 第 2 页 共 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时代筑梦勇攀医学高峰 “学医学,利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带着儿时梦想,成为了一名心血管医生,并前往德国学习冠心病介入。“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没有祖国日益强大的坚强后盾,我们不可能走向世界,也不可能成就儿时梦想!”葛均波哽咽道。而今,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以更高的目标敦促自己,“梦想在前、使命催征,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全国十大最美医生、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