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觐枣产业发展调查工作汇报觐枣产业发展调查工作汇报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县觐枣发展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 以基地化、规模化、品味化为发展重点,大力推广矮冠密植和设施栽培,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县觐枣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枣产业,自己近期进行了调研, 现就全县觐枣产业的发展谈一些认识和设想。一、我县觐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发展现状1、觐枣的历史渊源。 枣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誉的觐枣,以其果大、味甜、营养丰富而驰名全国。枣树在我县的栽培,可以追溯到3000 年前的西周时期。《诗经 ?豳风》中就有“八月剥枣”的诗句,说明枣树在周朝初年就已成为一个栽培品种和观赏树种。相传在春秋时, 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穆公, 结婚时她把枣树作为陪嫁带到了秦国,从此晋枣树便在秦国境内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直隶州志》中明朝张金度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远在明朝, 县觐枣已成为朝庭贡品。(二)发展前景其一、从市场需求上看,需求量稳中有增。近几年,我县觐枣发展很快,产量迅速增长。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 枣果市场供不应求,需求量很大。从长远看,枣果营养价值高,全身是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枣果的需求,特别是高质量、高档次觐枣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二、觐枣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枣农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枣农在枣树的管理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上, 科学、先进的技术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和接受。由于观念陈旧 , 缺乏科技兴枣意识、 市场竞争意识 , 枣树生产与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规模化生产没有成形。 在全县范围内规模栽植的区域少,多年来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枣树的管理都是靠枣农传统的经验去作务,一些老枣区,品种老化、树势衰弱,放任生长,靠天收益,面积有减无增,没有及时更新老园,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 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不能彰显出规模效益,只是极少部分人收益可观。三是品种更新速度缓慢。老枣区因循守旧, 新品种培育跟不上,新枣区又由于发展慢、规模小,觐枣品种制干与鲜食品种搭配比例不当,造成枣果品种老化严重 , 在果实大小、形状、成熟期、品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鲜食、制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