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31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的内容、报告与信息发布第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第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规定规定24/10/2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2条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概述概述24/10/23344福岛事件24/10/2355福岛事件福岛县第一核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的第一站,位于福岛工业区,是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厂,共有六台机组,均为沸水堆。2011年3月12日,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县第一次发生核泄漏。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表示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2012年3月26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采用内视镜,调查后表示高辐射量之下停留8分钟的话,人就会死亡。24/10/2366福岛事件24/10/2377SARS事件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中国政府对疫情从隐瞒到着手处理直至最后控制,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24/10/2388SARS事件24/10/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特别是针对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制定的,为抗击非典型肺炎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重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统计不准、应急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旨在建立统一、高效、有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了法制轨道。2003年5月7日实施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概述概述24/10/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的三个主要特征:1.突发性2.公共性3.危害性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概述概述24/10/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性质和原因):1.重大传染病疫情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的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2004年青海鼠疫疫情、2003年广东SARS事件、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概述概述24/10/23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律法规概述概述24/10/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性质和原因):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