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班级10汉语言 2班姓名乌珊珊学号1001103212 成绩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摘要: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生哲学。他对人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他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孟子的性善论为核心,阐述了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思想,并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探讨孟子性善论的现代价值。关键词: 孟子性善论理想人格道德教育和谐社会孟子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极大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涵。其中“性善”乃孟子之中心学说,他认为性源于天,为天所赋,所以是善的。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和人格修养的理论前提。孟子的性善论是对人类本质的自我认识和肯定,也是对道德的正面肯定,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魅力。因此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 它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孟子性善论的涵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论人性的思想,是第一个系统提出性善论的人。“孟子道性善, 言必称尧舜。”1他认为性源于天,为天所赋,所以是善的。他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2人的心性构成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相互区别的主体意识。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4善之“端”或者善的原初形态是本就存在于人的本质中的,正是这种善端的存在,才构成了人区别于“禽兽”的特殊性。否则,“人”与“禽兽”相互区别的界限便亦不复存在了。“人皆有之”的善性,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扩而充之”,才能最终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5孟子认为,人格修1 《孟子· 滕文公上》2 《孟子· 离娄下》3 《孟子· 尽心上》4 《孟子· 尽心上》5 《孟子· 公孙丑上》养的责任在于扩充人们原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