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心理和谐是心理成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心理和谐的内涵,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中多有折射。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对当代人的心理修养有所启迪。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使人内心和谐和快乐的资源,并尽享其中。他讲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学习知识在过去和当代许多人眼里常被视为苦差事; 迎来送往也常使人感到麻烦; 做事不被人理解更让人气愤,然而在这人生最平常的三件事上,孔子能够做到“悦”、“乐”和“不愠”,尤其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做到坦然相对,这实在是一种大气和豁达。更为可贵的是, 孔子将这种乐观处事的心态进一步具体到饮食、睡眠一类生活细节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2 云。”(《述而第七》)不妨想象:吃粗食,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多寒酸的情境!但孔子能够乐在其中, 对于发不义之财而荣华富贵,他则视若浮云而不屑一顾。孔子甚至将有否积极心态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志。他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很有道理: 君子者,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然心胸坦荡,积极乐观;小人者,奸佞虚伪,精于算计,斤斤计较,自我中心,过于注重个人名利,当然鼠目寸光,消极悲观。由此可见,真正的君子往往具有阳光心态。孔子身体力行把君子之举落到了实处。例如, 《论语》记载,孔子想要到九夷之地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太简陋了,怎么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第九》)可见具备君子之乐观心态的人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做到随遇而安。孔子的人生道路坎坷, 怀才不遇, 甚至有时面临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尴尬。但他屡经挫折, 愈挫愈奋, 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心境直面命运,从而实现了其独特的人生价值。知、情、意统一的内心和谐——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3 《论语》中尽管没有内心和谐的字眼,但诸多表述都涉及内心和谐的内容,从中可发掘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孔子强调心理各成分上的统一协调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