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2.精读 (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 ),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方法:做选择题, 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 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 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 (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示例:(安徽卷第 1 题 D 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 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 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 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示例: (安徽卷第 1 题 C 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③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