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关节脱位下肢关节脱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髋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thehipjoint•1、分类:•髋关节前脱位•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后脱位•1、分类:•⑴单纯性髋关节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骨折片。•⑵髋臼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⑶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⑷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⑸合并有股骨头骨折•2、临床表现与诊断:•⑴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⑵明显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⑶患肢短缩,髋关节呈屈曲、短缩、内收、内旋畸形。•⑷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⑸部分有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3、治疗:•1型:Allis法手法复位,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石膏固定。•2-5型: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髋关节前脱位•1、分类:•⑴闭孔下髋关节前脱位•⑵髂骨下髋关节前脱位•⑶耻骨下髋关节前脱位•2、临床表现与诊断:•⑴强大的暴力所致外伤史•⑵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⑶腹股沟处肿胀,可摸到股骨头。•3、治疗:•⑴Allis法手法复位•⑵固定与功能锻炼均同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中心脱位•1、分类:•1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内可轻可重。•2型: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3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4型:爆破性骨折,髋臼全部受累。•2、临床表现与诊断:•⑴强大暴力外伤史。•⑵后腹膜间隙出血甚多,可休克。•⑶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往往有大血肿。•⑷合并有腹部内脏损伤的并不少见。•3、辅助检查:X线,CT•4、治疗:•1型:卧床休息10-12周,可作短期皮肤牵引以缓解症状。•2-3型: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4型: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可行关节融合术或全髋置换术。髌骨脱位dislocationofthepatella•1、分类:•⑴外伤性脱位•⑵习惯性脱位•2、病理变化•3、临床表现:•急性外伤性髌骨脱位---多见于青少年,明显膝部外伤史,压痛集中在髌骨内侧缘。•习惯性髌骨脱位---膝部发软,疼痛,行走困难,伸膝或手轻推又可以复位。可出现股内侧肌萎缩。•4、X线检查与关节镜检查•5、治疗:•外伤性髌骨脱位—髌韧带断裂或内侧关节囊破裂者应立即手术修复。•习惯性髌骨脱位---可做胫骨结节内移术,外侧髌韧带松解术,胫骨结节抬高术。膝关节韧带损伤•1、解剖概要•2、损伤机制及病理变化:•⑴内侧副韧带损伤•⑵外侧副韧带损伤•⑶前交叉韧带损伤•⑷后交叉韧带损伤•⑸“三联伤”•3、临床表现:•⑴外伤,青少年多见,男多于女•⑵受伤时有时可听到韧带断裂的声音•⑶膝关节处肿胀、压痛、积血、肌痉挛•⑷局部有压痛•⑸侧方应力试验•⑹抽屉试验•⑺轴移试验•4、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⑴可摄应力位平片,需局麻后进行。•两侧间隙<4mm为轻度扭伤•4-12mm为部分断裂•>12mm为完全性断裂•⑵MRI可以清晰显示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5、治疗:•⑴内侧副韧带扭伤或部分断裂,长腿管型石膏固定4-6周。完全断裂者应及早手术修补。•⑵外侧副韧带断裂者,应立即手术治疗•⑶不满2周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应争取手术缝合。•⑷后交叉韧带损伤,偏向于关节镜下早期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解剖概要•2、发病机制与病理•研磨力是半月板破裂的主要原因•产生半月板损伤的四个要素:•①膝半屈•②内收或外展•③重力挤压•④旋转力量•3、半月板破裂的类型:•⑴纵裂,也称“桶柄样撕裂”•⑵中1/3撕裂,又称“体部撕裂”•⑶前角撕裂•⑷前1/3撕裂•⑸后1/3撕裂•⑹分层擎裂,又名“水平擎裂”•4、临床表现:•⑴外伤史•⑵多见于运动员,男多于女•⑶受伤后膝关节剧痛,伸不直,并迅速出现肿胀•⑷关节疼痛,活动有弹响,“关节交锁”•⑸慢性阶段有关节间隙压痛,弹跳,膝关节屈曲挛缩,骨内侧肌萎缩•⑹特殊试验:•①过伸试验•②过屈试验•③半月板旋转试验•④研磨试验•⑤蹲走试验•注意:没有一个试验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唯一依据。•5、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X线主要用来除外膝关节的其他病变与损伤。•MRI可清晰显示半月板有无变性破裂•关节镜可以发现影像学难以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