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脓毒症常见症的中医治疗•脓毒症历经近三十余年来的临床研究虽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严重脓毒症,迄今仍然是ICU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重症脓毒症治疗过程中,有许多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颇为棘手。中医药对于危重病的治疗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许多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和我们山东王春亭主任,积极倡导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为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寻找突破口,另辟蹊径。下面我从临床常见的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脓毒症常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1.脓毒症的现代认识回顾•2.脓毒症常见症与中医的相关性•3.脓毒症常见症的中医治疗•3.1急性肺损伤(ARDS)•3.2腹胀便秘•3.3腹泻呕吐•1.脓毒症的现代认识回顾•脓毒症的定义:依椐1992年及2001年华盛顿会议内容定义,即感染+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1感染参数:确诊的感染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同时具备下列临床特征:•(1)发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36℃)。•(2)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二个标准差。•(3)气促,呼吸频率>25次/分。•1.2炎症反应参数:•(1)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109/L)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杆状核>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3)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4)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5)血清生物喋呤>正常2个标准差。•(6)高血糖(血糖>110mg/dl或7.7mM/L)而无糖尿病史。•1.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低血压状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成人收缩压下降值>40mmHg);心排指数小于3.5L/min/m2;或皮肤苍白试验阳性。•(2)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或血清乳酸血>3mmol/L。•(3)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个小时以上);或每日血肌酐增加≥0.5mg/dl。•(4)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5)血小板减少(10×1012/L);或凝血异常(INR>1.5或APTT>60S)•(6)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7)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小于14分*。•符合1中的两项以上和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在以上的基础上出现3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严重脓毒症;•出现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见,严重脓毒症是MODS的重要拐点,在此阶段合理用药,阻断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症脓毒症具有SIRS、CARS、MARS多重病生理改变,属于中医虚实夹杂病证。•其治疗,当应兼顾其虚,防止顾此失彼,变生他病。2.脓毒症常见症与中医的相关性•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记载脓毒症的重要医学史料,东汉末年是三国纷争,战乱迭起的年代,也是重症脓毒症的高发病年代。《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许多与重症脓毒症相关的病症,如“喘、腹满、腹实燥结、下利、呕吐”等等,后世的温病也有诸多的记载。•如《金匮·呕吐下利病》篇中14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伤寒论》345条“……发热,下利甚者,厥不止者,死”;又如《伤寒论》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再如《伤寒论》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说明在重病后期由于病情的变化,极易出现下利、低热、肢厥等转危症候。•对于上述难治之证,中医先哲张仲景主张,既病防变,避免死证。《伤寒论》300条指出“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寐,汗出不顺,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指出:从少阴病重症“脉微沉细,但欲寐”到出现死证,“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中间间隔了五六日,如果在这几天里予以重视,抓紧时间治疗,截断病情,则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死证的出现。•可见,这与现代脓毒症防治要点是一致的。•2002年10月,欧洲危重病协会(ESICM)、危重病协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