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建筑之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岩溶塌陷概况2、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3、建设中如何避开塌陷区4、如何开展塌陷的群测群防岩溶塌陷概况岩溶塌陷概况岩溶地形的地面和地下特征第一节岩溶塌陷概况第一节岩溶塌陷概况岩溶塌陷是我省除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是我省除崩塌、滑坡、泥石流之外的又一主要地质灾种。泥石流之外的又一主要地质灾种。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从南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发育。目前己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发育。目前己见于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见于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24个省市个省市区,但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区,但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资料显示,全国岩溶塌陷总数为2841处,塌陷坑有33192个,塌陷面积为332.28km22。。中国岩溶塌陷分布统计表(单位个/处/km²)(1993)省市区岩溶塌陷总计成因类型自然塌陷矿坑排水抽水蓄水引水地表水下渗振动加载辽宁230/7/1.23/3/1/1/1/1/河北451/83/2052/52/23/23/286/6/1/1/89/1青海2/2/2/2/江苏40/21/2/2/2/2/浙江17/5/1/1/16/4/山东361/17/159/4196/9/6/4/福建33/331/1/2/2/21/21/江西1382/82/13.54233/32/682/13/1.82449/22/11.725/5/1/1/12/1/安徽295/22/1.862/2/247/12/1.7231/8/0.11广西3520/2197/173.8500/500/4/1/1560/16/43/1/3/1/129/3/0.40广东8741/9/25.608694/4/25.6043/3/1/1/湖北589/58/4.716/16/21/21/12/124/4/1/1/湖南13808/127/67.1219/19/7199/53/65153/44/2.12120/11/四川58/58/32/32/8/8/3/3/14/14/1/1/云南1560/5/4.267/7/8/1/13/137/7/贵州2131/107/20.258/2615/12/1826/54/115/6/4/4/4/4/1993年的资料显示,我省岩溶塌陷总数为107处,塌陷坑有2131个,塌陷面积为20.2km2。主要分布在水城、六枝、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第二节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第二节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了解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是让建设场地避开、预警和防治岩溶塌陷的基础。一、产生的原因1、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产生的前提在地表如有洼地、槽谷、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槽、石芽、石柱、溶峰等,在地下一般存在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管道等。这样的地方地下岩溶洞隙也比较多。岩层较破碎的,岩溶发育愈强烈,岩溶洞隙数量愈多,其规模也愈大,愈有利于岩溶塌陷的形成;岩层较完整的、岩溶洞隙少。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的控制。浅部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的控制。浅部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成为塌陷物质的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成为塌陷物质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岩溶洞隙的开口程度是影响岩溶塌陷形成的重要岩溶洞隙的开口程度是影响岩溶塌陷形成的重要因素,岩溶地下水的活动,塌陷物质的运移都是因素,岩溶地下水的活动,塌陷物质的运移都是通过洞隙开口处进行的。因此,塌陷坑与开口洞通过洞隙开口处进行的。因此,塌陷坑与开口洞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洞隙规模愈大,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洞隙规模愈大,塌陷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塌陷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洞隙的平面展布形态对塌陷平面形态有着洞隙的平面展布形态对塌陷平面形态有着决定性影响,裂隙状洞隙往往形成长条状决定性影响,裂隙状洞隙往往形成长条状塌陷坑,沿地下河管道往往产生链状或串塌陷坑,沿地下河管道往往产生链状或串珠状分布的塌陷坑群。珠状分布的塌陷坑群。22、塌陷形成一般要有松散土层、塌陷形成一般要有松散土层97%97%的塌陷,表面有土层;厚度小于的塌陷,表面有土层;厚度小于1010米的表面土层最容易塌陷,米的表面土层最容易塌陷,厚厚10-3010-30米的塌陷比较少。厚度越大,越不容易塌陷。米的塌陷比较少。厚度越大,越不容易塌陷。表面岩石要很破碎,也可产生塌陷。表面岩石要很破碎,也可产生塌陷。33、地下水的作用、地下水的作用在岩溶地下水埋藏较浅、循环交替强烈的地在岩溶地下水埋藏较浅、循环交替强烈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