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去产能中职工安置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去产能中职工安置的重点难点及对策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2024 年 9 月 14 日作者:黄湘**中国劳动保障科学讨论院劳动保障标准化讨论室,助理讨论员去产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实现职工的平稳分流和妥善安置是去产能工作顺利推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进展的关键因素。做好去产能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已经成为人社部门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产能中职工分流安置的现状一是去产能涉及职工数量较多,分流安置任务较重。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去产能方案,将直接影响 180 万名职工的就业,其中钢铁行业涉及 50 万人,煤炭行业涉及 130 万人。 二是去产能企业职工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且技能单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再就业难度较大。这都严重阻碍了企业职工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再就业,加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三是企业内部分流安置能力有限,未来需要更多的分流途径来吸纳受影响职工。进入 2024 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更大的人员压力,内部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希望借助政府、市场等外部力量分流职工,真正实现企业的减员增效。 职工分流安置的重点难点问题其一,当前经济下行与产业调整交织,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大规模职工分流对当地的就业承载能力提出严峻挑战。近 6 个月的全国及各省统计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山西、**的 GDP 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这些省份是钢铁、煤炭去产能的重点省份,职工分流安置压力非常大,与当地就业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 2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其二,诸多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和国企改革问题在去产能过程中集中性爆发,使得需要分流的人员数量巨大,职工安置难度陡增。调研发现,在去产能过程中,国企用工制度改革不到位、用人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国企职工对企业高度依赖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历史包袱重等问题普遍存在; 国企职工可以享受特别工种提前五年退休政策,而一旦国有身份丧失则无法享受该政策; 企业内部女职工因为身份不同而造成退休年龄差异。这些问题造成企业冗员严重、历史包袱过重、国企职工不愿转变国有身份、企业内部转岗矛盾突出等问题,使得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更加困难。 其三,过剩产能行业高度依存型地区成为去产能职工安置第 3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