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群”是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较高层次。错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3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错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对5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看,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与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错6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7大学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奏效。对8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9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对10大学教师还担负着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对11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错12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对13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对14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的自律性的特点在于强调从“独处”、“微处”和“隐处”进行修养。对15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重在常修,常修就是要突出终身性、经常性、持久性。对16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17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错18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对19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在资格、观念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准备。对20大学生个人特质的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到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错21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错22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辅导员的任务。错23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对24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错25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主要是通过人际间的心理感染和营造特定的环境来实现的。对26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从众来实现的。对27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调试和精神环境调试实现的。对28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对29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对30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对31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活动。对32共情又叫做同感或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