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及监测(全文)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分娩疼痛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痛苦经历据调查数据显示 90%以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紧张-焦虑-疼痛”综合征。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1846 年 10 月 16 日,美国的 Morton医生成功地将乙醚用于手术的麻醉,开创了近代麻醉的先河。1847 年,Simpson医师用氯仿成功地用于分娩镇痛;1853 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用氯仿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分娩镇痛。二十世纪初,随着椎管内麻醉技术的出现、革新和改进,逐步成为阻滞麻醉技术的主要组成。直到 1938 年,美国的 Graffagnino 和 Seyler 医生首先将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在 2010 年的一项初步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产妇剖宫产率平均在 50%左右部分医院甚至达到 80%以上这远远超过了 WHO 推荐的 15%水平。针对来自全国 12个省、市、自治区 34 家不同级别医院麻醉医师及产科医师有关分娩镇痛实施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娩镇痛的实施普及率约在 8%〜10%左右,这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满足不了中国广大产妇实现无痛分娩的愿望。近年来产科镇痛领域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各种镇痛方式、方法在不同医院已应用于临床,但其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产痛”被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说明观念的更新对分娩镇痛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而新型药物出现以及新的给药模式的临床应用大大促进了分娩镇痛的水平。一、分娩痛的普遍性和疼痛程度一项对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调查:痛不欲生难以忍受占 50%,明显疼痛 44%,轻度疼痛占 6%。在 5 大洲 35 个国家 121 个产科中心的 2700 名产妇观察记录表明产痛发生率和程度分别为:15%产妇有微痛或无痛;35%有中度疼痛;30%有严重疼痛;20%有非常剧烈疼痛。Melzack 等把早期硏究的背痛、癌痛,患肢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记录与产痛比较后指出,分娩痛的疼痛指数(PRI)比上述疼痛指数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