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镇土河完小民族文化进校园设施方案我校位居习水县桑木镇土河苗族村,近年来,我校抢抓有利条件,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学校真正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作为我校的办学方向。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文化的要求,结合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建设一所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学校。为此,特制定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一、领导机构组长:陈三银(桑木镇土河完小校长)副组长:罗永清(桑木镇土河完小教导主任)成员:李奎杨锟源杨书刚杨慧黄倩罗芳何利华陈友珍刘康琴王丽张霞陈利二、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条件重视和发展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我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责。我校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活动源远流长。为了传承、保护,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水平,促进民族团结,我们曾开展了以下一系列工作:村内的苗族擅长于芦笙表演,学校曾开办了苗族芦笙歌舞,苗族山歌等兴趣小组、并请苗族同胞到校授课。每年“三月三”、“六月六”和“九月九”苗族文化节中,学校学生的表演,总是博得父老乡亲们的好评如潮,也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同时,我校还进一步将苗族芦笙歌舞渗透于教育教学等活动中,且在 2011 年 1 月由县教育局主办的文化艺术节活动评选中,我校学生代表团的《飞向苗乡》歌舞曾荣获县级一等奖。在 2012 年 1 月被评为“贵州省前三十个最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的荣誉称号。为了继续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精髓。旨在挖掘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和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和注入新的血液,今后我校将邀请有权威的少数民族同胞到我校传经送宝,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我校的这一特色教育,我们将抽一部分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技能培训。我校虽有坚定团结的领导集体,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优美的校容校貌,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严谨务实的教研课改风尚;但严重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欠缺开办少数民族特长教育的器械和设施,并且还需大量资金的注入。三、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面临的资源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本地区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才。但在办学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急迫的问题是,所有开设课目,都只能让对这方面略有所特长或爱好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