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摘要】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资源,巧设练笔点,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本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探究,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处,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言意兼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具体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有实效性的策略:在开学初梳理出一册教材的练笔点,做到心中有“点”;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读写双赢的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练笔,并重视及时有效地评价,让学生真的练有所得。【关键词 】 随文练笔有效策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么一个“支点”,可以让我们语文教师撬起语文这块巨石呢?有!这个“支点”就是“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互惠双赢的关系。随文练笔为“阅读”和“写作”搭建了一座桥梁,随文练笔不仅可以加深阅读感悟,同时又可以不适时机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它负担轻、效率高,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但“读写结合了, 效果却不明显 , 甚至两败俱伤”的局面仍屡见不鲜。冷静地去分析一下,大致有如下这些原因:一是时机没掐准:在没有充分朗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就安排学生“练笔”,致使学生无话可写,有的也只是套话、空话、假话;二是目的不明确:到底是让学生要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对自己要练什么不明确;三是形式单一,经常看到老师们设置的练笔是“你读到这里,想对XX 说些什么?”学生一般只会用一个公式代入说些陈词滥调;四是缺少反馈评价,很多老师把小练笔都设置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机动,来得及就写,来不及就回家写,当然就谈不上评价,没有评价,没有修改,就没有提升,,上述这些都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常见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人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以下有效的策略:一、梳理“随文练笔点”,形成序列本人始终相信这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避免随文练笔的随意性,让每次练笔都能让孩子有所得,本人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的深入钻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水平、发展规律、教材特点以及单元习作训练目标来考虑“练笔”的切入点,在学期伊始就梳理出一册教材的练笔点,让每次课堂练笔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随文练笔不随意。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笔点梳理单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