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1欢迎下载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计论证活页(“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类)项目名称: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税法课程改革探析申报类别:□重点项目 R一般项目一、立项依据及目标1.项目现状与背景分析(字体宋体、小四、行间距1.5 倍)。“课程思政”的提出源于习总书记2016 年 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习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着这一思想的提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责任,而成为了全体高校教师的共同责任。围绕这一共识,国内高校纷纷展开了具体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课的改头换面,也不是增设一门名为“课程思政”的课程,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不忽视任何一门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作用。( 2)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能力本位的新要求。研究者们认为做好课程思政必须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此需要抓好如下几个工作: 第一 ,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力; 第二 , 提高专业课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第三, 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3)将课程思政与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结合起来的协同研究;具体探析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方法,以及实施课程思政对该课程活该专业的促进作用。同时 , 国内已有一些高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复旦大学突出思政课程的主导地位 , 同时融入综合素养、中国文化、文史哲等课程思政模式, 实现了传道受业解惑与育人成才的目的。北京大学则通过设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即“文明及其项目序号精品文档。2欢迎下载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与自然、思维与能力提升”等, 将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课堂 , 实现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及教育感化的育人目的。综合以上理论和实践探索, 都是从本专业或本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的有益实践, 但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价值。结合当前教学现实背景, 通过对专业思政课以外的课程, 尤其是财会类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进行课程改革,普遍研究较少,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2. 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拟采取的方法及主要特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