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课程标准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二、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可适用于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四、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农学、林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特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特种经济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本门课程与作物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基础、植物与植物生理等专业课息息相关。本课程以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不断优化知识体系, 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五、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特种经济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2.掌握各类食用特种经济作物如雪莲果、魔芋、蛇瓜、甜叶菊、芦笋等栽培的关键技术。3. 掌握各类药用特种经济作物如金银花、当归、川芎、薄荷、石斛、丹参、麦冬、泽泻、川贝母、三七、天麻、黄连、川白芷等栽培的关键技术。4. 掌握各类药食两用特种经济作物如生姜、牛蒡、川明参、紫背天葵、芥蓝、荆芥、球茎茴香等栽培的关键技术。(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进行种子育苗和无性繁殖(扦插、分株等)育苗。2. 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田间管理。3. 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收获、加工、留种。4. 能够对各种特种经济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三)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2.分析、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探索和分析特种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规律性的认识。4.团队协作共事能力,对“三农”有初步认识。六、课程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就业岗位为目标,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的综合考核体系,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校企共建精品课程,这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