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基本常识中国戏曲基本常识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老生指中老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基本上都是戴胡子的,所以又称“须生”,如诸葛亮、蔺相如等。小生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演唱用尖音假嗓,念自兼用真假嗓,如吕布、周瑜等。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穿厚底靴子,扎大靠(盔甲),武打、工架并重,如赵云、马超等。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穿薄底靴子,偏重武打特技,如武松、林冲等。扮演中老年英雄人物的称武老生,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角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中年妇女,以唱功为主,行动比较稳重,如王宝钏、秦香莲等。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多着短衣裳,人物,吐格活泼,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如金玉奴、小青等。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较重唱、做和鲤蹈,如梁红玉穆桂英等。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如杨排风、孙二娘等。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