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的伪鸡汤和横店二三事15 年前,一部《喜剧之王》让“我是一个演员”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台词,当然,有相当多的人爱着那部电影是因为当年清纯美艳的张柏芝,和那句霸气侧露的“我养你”。15 年后,《我是路人甲》再说关于“死跑龙套”的那点事儿,说得四平八稳,不够惨淡也不够励志辉煌,即便有梁朝伟、舒淇、林青霞这样的男神女神影评助攻,放在国产热片扎堆的暑期档,这助攻的作用怕是也有限。依照如今电影的宣发套路,主演名单的排序不是按照戏份,而是按照名气。照此逻辑,《我是路人甲》本也可以交出一份华丽的主创名单——方中信、张静初、林更新个个都算叫得响。要搞点话题营销呢,还可以说“袁咏仪抱怨嫁个演员老公很心塞,张智霖演吻戏要吃醋”之类标题党的博眼球,甚至还可以像“爸爸3”开播在即顺着刘烨、胡军《蓝宇》重逢的梗吆喝一声“吴彦祖、冯德伦17 年后,又在一起搞美大叔之恋了!”可是尔冬升坚持称这是一部没有明星的电影,主角始终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路人,他们有些活在自己必须坚信的鸡汤里,一碗鸡汤浇灌得万物生长,信到麻木;有些也不过把这当作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收入也不比一些底层的农民工更低,干着干着,一晃就有了些年头。作为一个曾经在横店不入流电视剧组干过导演助理的“临时横漂”,这部电影勾起我在某个夏天的一部分回忆。就共鸣来说,这部电影是充满真实感的,除去各种场景细节,尤其那些鸡汤的部分,恰是电影最真切的地方——这种并不高明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出的生硬拙劣的鸡汤感,是导演明摆着展示给我们看的荒诞。而最令人心酸的荒诞,是那群人里有人如此笃信着这精神支柱,把励志的话一遍遍说给自己听,说多了,也就成真了。第一次和群演打交道的时刻同样发生在饭点,那天我蹲在路边吃饭打翻了汤,弄湿了当天拍摄的剧本,于是就近找了块晒得到太阳的石头把剧本铺着晾晒。一会儿来了个群演战战兢兢问能不能借剧本看看。对方是个20 岁左右的小男孩,先是蹲在石头边认真翻阅,之后就拿着剧本站起来,装模作样地念起了男主角的台词。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带着不算重的河南口音(据说横漂50% 以上是河南人),念完一段还回头冲我傻乐问,“是不是这样演?”因为手里拿着剧本,他身边一会儿便围拢过来其他好几个群演,凑在一起看几张被紫菜蛋汤沾湿的剧本打印稿,有零星起伏的念台词的声响,混杂各自的口音,听来也十分逗趣。过一会又被群头一句“准备开工了”的吆喝声一唤,又一路小跑着回了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