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转)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南方周末2006-04-27 14:33:45 □黄全愈1979 年,有个中国访问团去美考察基础教育,认为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 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下午 1 点多就放学回家; 课堂乱如集市 ⋯⋯得出结论 :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 20 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认为中国学生世界上最勤奋,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结论:再过 20 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27 年过去了,美国 “病入膏肓 ”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但错在哪里?非常发人深思!中美基础教育的实质差异是什么?杨振宁教授认为 :对比中美学生,他得到两个极深的印象:一是中国学生在中学做的习题多, 因此远比美国学生根基扎实; 其二是中国的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所以说,清华的本科生平均水平比哈佛的高。杨教授看似比较大一学生,但实际比的是基础教育。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 “知识量 ”,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 “童子功 ”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 创造性、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美国基础教育的 “童子功 ”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天赋教育在美国》 以 “西安事变 ”的历史教学为例, 具体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中国老师讲完史实后, 要求学生记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满足于考试结果。美国老师则是八仙过海 :如,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制做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或者只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蒋不妥协?如张、杨不和共产党合作?如张、 杨把蒋处死?如蒋逃出西安⋯⋯ 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 “会学”的能力。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美国学者贾尼丝 ·萨博把培养 “聪明的孩子 ”还是培养 “智慧的学生 ”概括为两种教育 : 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学生1.能够知道答案1.能够提出问题2.带着兴趣去听2.表达有力的观点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4.能抓住要领4.能演绎推理5.完成作业5.寻找课题6.乐于接受6.长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