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摘 要: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 《辛稼轩集序》 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①由此可见,稼轩词并不是单一的豪放,而是多样化并独具特色的。本文就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读,并对其风格的形成原因作出探讨, 希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关键词 :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形成原因;影响辛弃疾 (1140— 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 ( 今山东省历城县 ) 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曾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②除此之外,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因此,他的词多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同时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总之,辛词是卓异的: “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气势的作品, 而且以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③一.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 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进而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1. 粗犷豪放,热情洋溢众所周知,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辛词的风格也以豪迈奔放为主。辛弃疾词豪迈奔放的风格表现在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他的笔下, 群山是“叠嶂西弛, 万马回旋, 众山欲东” (《沁园春》 ) ;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 ) ;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西江月》 ) ,壮丽雄浑; 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 ) ,阔大高远; 英雄形象是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檐突骑渡江初 (《鹧鸪天》) ”;战斗场面是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