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弓长岭铁矿2 辽宁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20131002460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鞍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辽阳向斜、本溪向斜、歪头山凸起、鞍山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 (图 1-1)(周世泰, 1994)。而弓长岭铁矿在大地构造上就位于鞍山凸起中。鞍山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鞍山区和弓长岭区。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鞍山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鞍山凸起的西部被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辽宁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图 1-1 辽东台背斜大地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二、矿区地质概况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3 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赵斌和李统锦,1978)。2.1 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表 2-1 鞍本地区地层表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陶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2.2 构造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比较发育。矿区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鞍山群和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