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术期刊编辑话语讨论 1 编辑话语:学术期刊编辑的特别场域 我们首先将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场域定位在其最为直接的环境中,即学术讨论的场域。在这一巨大的场域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话语,学术讨论正是借由话语将其价值和意义传播于社会的,进而衍生出“话语权”和“影响力”。福柯指出:“我们将把话语称为陈述的整体,因为它们隶属于同一个话语形成;它是由有限的陈述构成的,我们能为这些陈述确定存在条件的整体。”[1]话语只有与特定的对象和条件相结合才有意义。“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来讨论。话语所做的,不止是使用这些符号以确指事物。正是这个‘不止’才是我们应该加以显示和描述的”[2]。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视域下,无疑存在两种基本话语,一是作者的学术话语,二是编辑的编辑话语。在这一对关系中,学术话语具有思想表达的功能,学术讨论是学术话语和话语阐释最本质的生成和供给方式,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思想性。学者进行深化的理性思考,对特定讨论对象进行“陈述”和“实践”,形成话语;学术期刊编辑,从事论文的修改与加工,参加学术的沟通、建构、变迁、传播,在对编辑客体进行对象性劳动的过程中亦生成话语。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从整体上来说就是“话语事件”。学术话语和编辑话语固然充满博弈和交锋,但两者更多是沟通、对话,“表现人类生活唯一贴切的语言方式就是永不完结的对话”[3]。学术话语与编辑话语最终结合形成学术期刊话语。在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全环节上,编辑话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编辑话语是学术期刊话语原料的“把关者”。在传播场域中,话语作为巨大的信息流,能否(双月刊)xxxx 期年第第卷 puBlisHingJournAl 最终成为学术期刊话语,往往取决于编辑的守门和把关,编辑承担了重要的“把关者”角色。一是根据国家的出版法规进行思想内容的把关;二是进行选题策划上的“把关”,编辑通过对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了解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从事选题策划,突出按需选题、精准选题、特色选题;三是进行传播效果上的“把关”。这种把关更多地是一种预判。编辑可以直接选用自然来稿,或者针对性地组稿约稿,在作品形成过程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程追踪,对作者的学术话语进行研判和把关。也就是说,那些具有学术传播价值的话语才可以作为优质的原材料进入编辑出版场域“再加工”。其次,编辑话语是学术期刊话语生产的“参加者”。一方面,编辑对作品进行法律规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