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格尺、软尺,米尺等。 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例 1—例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 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