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历史背景、传说 仲夏五月人倍忙。五月是传统中国农事劳动最繁重的月份之一,可就是在这最忙的时间里,却有一个重大的节日。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实际上,这种安排最能反映乡土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特点。五月虽忙,但可以忙里偷闲,这闲为的是忙,一段忙碌之后,来一个大或小的节日,既是休息,又可以激发劳动热情 1、端午节名称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2、端午节溯源: 1 ).上古夏至节 闻一多考证,端午之源应该是华夏上古的“夏至节”。而夏至之节是殷历的新年。殷人以“大火(火星)星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正是种黍和收麦之月。殷历一月即相当于夏历(今又叫农历、阴历)五月。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的两大节日。可见这个日子的隆重了。 西周至汉代,从周历、太初历到三统历,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确定于五月初五,夏至遂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但直到晋代,五月五日仍称“地祗节”。《道藏·岁书》:“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2 )华夏祭龙日 华夏民族是龙图腾的崇拜者,闻一多云:“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端午本是祭龙的日子。古时五月江河涨水,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操纵水的龙的身上,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据闻一多考证,当初有 5 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择定吉日,以五月的第五个日子为祭祀日。华夏民族的数字崇拜为“1 、3 、5 、7 、9 ”,且叠日为吉日,如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阳)。总之,祭龙习俗为这一典型华夏传统佳节中最早且不可或缺的信仰成分。 3、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