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限元例题及答案

有限元例题及答案_第1页
1/7
有限元例题及答案_第2页
2/7
有限元例题及答案_第3页
3/7
例 8-1: E,A,L ,s 杆I 弹塑性; 杆II 弹性。 求sAF3下 2点位移。 解:(1)理论解 在荷载sAF3作用下,杆I 屈服而有内力(拉力)SAN1,杆II 内力(压力)为sIIAN2,中点 2 位移 取决于杆II 的变形,即 22)2(ELAELAlSSII 式中 ELs(屈服位移) (2)直接迭代法 杆I 和杆II 的刚度分别为 )()(LEAAISk LEAkII  ①迭I迭代步 迭代从 0开始,这时有 LEAkkKIII20 5.15.123101ELLEAAFKSS ②第2 迭代步 杆I进入塑性,有 LEAAksI67.01  杆Ⅱ完全弹性,刚度不变。因此,总刚为 LEAkkKIII67.11 8.18.167.13112ELLEAAFkSs 整个迭代过程见表 8-1。 表8 -1 直接迭代法各次迭代结果 迭代步 1 2 3 4 5 6 7 lEAnK)1( 2 .0 0 1 .6 7 1 .5 5 1 .5 2 1 .5 1 1 .5 0 1 .5 0 n 1 .5 0 1 .8 0 1 .9 3 1 .9 8 1 .9 9 2 .0 0 2 .0 0 (3 )切线刚度法 杆Ⅰ和杆Ⅱ的切线刚度分别为 )()(0LEAIk LEAkII  ①第 1 迭代步 初始状态时,00 ,杆Ⅰ,Ⅱ中应力、应变均匀为零。总刚为: LEAkkKTTIT21 由FKT,得 SA30 由nTnnK 1得, 5.1)3(210SALEA 由式nnn1得, s5.11  杆中应力: SSI5.111 杆中内力: SSIANAN5.111 ②第2 迭代步 由于杆I已进入塑性,杆Ⅱ仍处弹性,总刚: LEAkkKTIITIT2 由FKT,得 SSSAAA5.035.21 由nTnnK 1得, 5.0)5.0(11SALEA 由式nnn1得, 0.2112 杆中应力: SIISIANAN0.222 检验FKT,有 030.32SSAA 迭代平衡。 (4)初应力法 迭代公式为 1103nSnnFAFFK 式中,FLEAKO,2是由初应力转化而得到的等效结点力,即矫正荷载。 由于杆II 完全弹性,它对有贡献。初应力完全是杆I 按弹性计算及按真实应力-应变关系计算的应力之差。 在初始弹性计算,有 LELEAAKFSS5.12301 在第I 迭代步,由}]{[)(}{0Df,有初应力 sss5.05.1)(10 由式nnAF)(0,与初应力对应的结点载荷为 SAF5.01  由式nnFK 10,对位移进行一次矫正 ELLEAAFKSS25.0)2(5.01101 位移的第2 次近似值为 ELs75.1112 整个迭代过程见表8-2。 表8 -2 初应力法各次迭代结果 迭代步 1 2 3 4 5 6 7 AFsn1 0 0 .5 0 .7 5 0 .8 8 0 .9 4 0 .9 9 1 .0 0 n 1 .5 0 1 .7 5 1 .8 8 1 .9 4 1 .9 7 2 .0 0 2 .0 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有限元例题及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