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树种识别技术现状、发展与展望 木材识别是木材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Wood Anatomist,IAWA)成立于 1931年,目前拥有 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千余名会员。近 20年来,木材解剖学已成为植物学、林木培育、木材科学、木质文物考古和法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引入,木材树种识别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识别的范围及准确性得到拓展与提高。 1 国内外木材树种识别技术的现状 木材是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可再生的原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源。要合理使用木材,必须认识和了解木材性质。木材识别是木材解剖学和木材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木材识别在合理用材、生产、贸易、考古、侦破、古木、化石木、植物分类以及寻找代用材方面,为维护消费者利益,规范木材市场;打击非法采伐,保护珍稀濒危树种,高效利用森林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常规木材树种识别技术 1.1.1 简易宏观识别 宏观识别技术是将试样横切面用清水润湿后,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宏观解剖特征及表观特征。心边材、生长轮、导管、射线与轴向薄壁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是常用的识别特征。同时,结合材色、纹理、结构、花纹、气味、滋味、质量和硬度等进行综合判断。 宏观识别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生产现场、海关和质检等执法现场。但对进口热带木材,此方法仅能识别到类。 1.1.2 微观与宏观结合识别 微观识别技术是指将厚度为 15~20 μ m的横、径和弦切面的切片,经染色、脱水等制成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排列。该方法涉及的木材识别特征较多,极大地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但试验过程较复杂。 为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对难辨认或有争议的木材,必须将宏观和微观识别相结合,并与已经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的切片进行比对。 1.1.3 物理或化学法辅助识别 1)燃烧法 将火柴棍大小的木材燃烧,以灰烬的性状区分木材。如异色桉和边缘桉,燃烧后前者全部灰化,色白灰,后者成为黑炭。 2)荧光法 将木屑的浸出液置于阳光或灯光下观察。如紫檀属木材,其水浸出液在反射光下呈灰棕色,在透射光下为黄绿色或蓝绿色。 3)化学法 在木材浸出液中加入化学试剂,利用颜色等变化判断。例如大叶南洋杉和南洋杉的浸出液,加入浓硫酸后,前者呈粉红色,随即出现橙色沉淀;后者形成白色沉淀。 1.2 木材识别特征的术语和定义 目前已出版:国际通用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