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 (周春燕 2011.11.2) 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侵财犯罪 [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 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来到大都市后,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 百 元 ,这 也 让 时长间断 打工的王某有些 承 受不住 。2010 年6 月 的一天 下午 ,从 网吧 出 来的王某几 乎 身无 分 文 ,这 也 让 他起 了 邪 念 ,在某胡 同 一院 门 前时,王某趁 被 害 人杨 某进 院 的功 夫 将 杨 停 放 的一辆 电 动车 偷走,后被 人赃 并获 。法院 以盗窃罪对王某免 予 刑 事 处 罚 。 [法官 点评 ] 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 有绝 对的比 重。就 具体 的犯罪种 类而言 ,主 要有盗窃罪和抢 劫 罪两 种 ;就 具体 的主 体 而言 ,在校 学 生 和城 市外来务 工未成年人占 有 相当大的比例。年龄和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的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参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吃苦耐劳,甚或存在不劳而获想法,这与他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侵财犯罪的多发性。尤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务工未成年人群体而言,由于脱离了传统乡土社会的约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长莫及,他们因沉迷网络、交友不慎而引发的此类犯罪日趋多发。值得注意的是,因对法律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站脚 助威 不是犯罪),导致实施抢 劫 犯罪的情 况也时 有 出 现 。就 此类犯罪的预 防 而言,应 区分 不同 的未成年人犯罪主 体,对于在校 未成年人来说 ,家庭的日常管教和学校 经 常性的普 法教育 尤为重要,并 更 要注意防 止 他们沉迷网络或结 交不良 青 少年;对参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多为城市外来务工者,从 事 的多为餐 饮 、保 安 等 无 技 术 含 量 的服 务业 ,这就 要求 家庭除 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