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高中课改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被《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大板块构成。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大举措,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有效改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调查、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开展研究,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将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的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