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陈懿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1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由于开办中间业务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尚处于初始开拓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外部客观环境上的问题1、金融体制制约。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难以彻底分离,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仍受政府、财政和企业的多方制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自主权较小,难以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另外它们还承担了较重的改革成本,使自身经营效益逐年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会计制度制约。中间业务的会计核算、统计报表等基础管理工作相当薄弱。目前尚未设置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分类核算会计科目;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中间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层难于对各类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因而对中间业务无法实施科学规范的分类管理与指导。3、政策制度制约。在分业经营条件下,受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的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如不能从事信托、租赁业务,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开展金融期货、期权等业务。4、经济发展制约。我国国民经济仍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相对不足。同时,利率市场化、自由化进程缓慢,金融创新所必须具备的较有弹性的利率空间尚不具备。——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1、缺乏认识、重视不足。不少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在稳存增存、改善存款结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密切银企关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竞争力方面的巨大间接效益认识不清;对中间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认识不清;对中间业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