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八)11.191.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擅长以补色体现景物的明暗变化,用原色做适当调整。以细碎的笔触体现光的颤动,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与这一风格特点相似的作品是A.《格尔尼卡》B.《向日葵》C.《自由引导人民》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比较下面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B.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D.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3.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4.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右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创作该作品的主要目的可能是A.开创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B.揭露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C.揭露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D.体现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6.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试卷第1页,总3页△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ABCD7.古巴诗人胡安·克莱门特·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这首诗歌A.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B.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C.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8.主张“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并用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描写和深刻批判,来引起人们对现存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和期望社会、人性的改良”。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是:A.雨果B.贝克特C.雪莱D.果戈理9.“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风行于美国。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该流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导致“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因素最可能是A.废奴运动结束B.朝鲜战争影响C.经济危机频繁D.《等待戈多》获奖10.“这种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问,这一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文学形式的特点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民族文学11.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尔尼卡》12.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13.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①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②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③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电影④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4.法国画家毕沙罗曾说:“精确的绘画干巴巴的,妨碍对于整体的印象,破坏了所有的感觉。不要过分逼真地追求事务的轮廓;应该在运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创作画作……不要依照规则和原理作画,而要画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下列作品与他主张的创作风格相符的是A.《弹曼陀铃的少女》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星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