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5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在外方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来源:学科网ZXXK()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变量,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4.2015年9月,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50周年大庆。50年来,西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西藏古老的语言、灿烂的文化从未改变。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经幡还是那经幡,佛号还是那佛号。这表明()①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6.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的7.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通影),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8.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这一观点()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飞矢不动9.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使我们的祖先逐步脱离猿类。它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当别人大笑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发出笑声。同时还发现患有自闭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受到了损害。这一研究成果证明()A.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B.意识是在镜像神经元作用下的模仿C.意识源于人脑的镜像神经元D.人脑神经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10.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