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VIP免费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_第1页
1/6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_第2页
2/6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_第3页
3/6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陈卫平在中国传统中,评价某个人是否有“家教”,主要不是指文化知识,而是指道德修养。其外在的表现就是行为举止是否合乎礼仪,通俗地讲,就是是否懂礼貌或懂礼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非常频繁,但不能待人以礼的现象却颇为普遍。这与时下缺乏较为完整的礼仪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只有让礼仪回归家教,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礼仪是传统家教的核心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西方文化所没有的概念,一个是“礼”,一个是“族”。在他看来,“‘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至于“族”,“家族的形成是与‘礼’所规定的准则从家庭成员延伸到所有亲戚相联系的,只有‘礼’被遵守时,包括双方家庭所有亲戚的‘家族’才能存在。换言之,当‘礼’被延伸的时候,家族就形成了,‘礼’的适用范围再扩大就成了‘民族’。中国人之所以称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的准则”。这就是说,由于作为全民族社会关系准则的‘礼’首先是以家庭为原点,然后扩展到家族和民族,所以,中国传统的家教就把礼仪放到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的形成和延续无疑是是依赖于家教的,各家的家规会有不同,但它们都以普遍性的‘礼’为基础。因此,旧时所谓书香门第,在住宅的大门上,往往写着“诗礼传家”四个字,以标榜门风家教。这样的家教传统在孔子那里就已经存在了。《论语.季氏》记载,陈亢问孔子之子孔鲤:“你是老师的儿子,一定得到老师特别的传授吧?”孔鲤答:“父亲对我的教育,其实和大家是一样的。如果说有单独的传授,那只有两次。有一次,他老人家独自站在庭中,我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出有文采的话。’于是我开始学习诗。不久,他又站在庭中,我又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又开始学礼。我独自受到父亲教导,就是这两次。”陈亢听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了三件事。我知道了诗、礼的用处,还知道了君子要求孩子继承的家风是诗和礼。”后来,儒家思想被称作“礼教”,其中的重要涵义就是以礼为教,通过礼制实现教化的价值。因此,传统社会把礼仪教育作为家教的基本内容,并以是否知书达理来评价某个孩子是否有家教。传统家礼以育德为内核人们常常把中国称作“礼仪之邦”,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说,中国更是“礼义之邦”。中国传统文明不只是讲究形成上的礼仪,更注重“礼”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义”,更强调礼所依据和蕴含的道德之义理,因为这是礼之所以成立的伦理基础。而“礼义之邦”又是和“礼仪之邦”相联系的:只有从礼仪着手,才能让礼之义理入耳入脑。中国传统的家庭礼仪教育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即礼仪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美好德性的君子。这和现在的职业礼仪培训(如时装模特的礼仪训练)仅仅把礼仪作为谋生的技能,是很不相同的。道德规范是当然之则,道德教育是要人们懂得这些当然之则的义理,即为何应当如此。但是,这对于儿童来说,显然是不太容易明白的。但如果从行为准则尤其是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入手,对于儿童来说,就比较容易达到习得以至于遵守道德规范的目的。在起居、就餐等家庭生活琐事中,每天按照礼仪来规范自已,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而习惯成自然,遵守这些习惯仿佛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于是,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举手投足似乎并不刻意而为,却合乎礼仪。由此,这些礼仪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就内化为了人们的德性。由于儒家的礼仪教育是由养成习惯来培育德性,因而就十分注意生活习俗与礼仪的关系。人们常常把“礼俗”连在一起。因为礼既源于俗,又是对俗的变易。不过,儒家的移风易俗,并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风俗彻底破除,而是主张“因俗制礼”,尽量利用原有的风俗形式和其中的合理部分,灌注新的精神,加以整理、提升,从而在人们本来熟悉的习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周荐一文27:家教让礼仪回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