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金匮要略原著二十五 篇,载方 205 首,用药约 155 味明代赵以德 是注释原著第一人《 金匮方论衍义 》养慎 :内养正气,外慎邪气厥阳 :阳气上逆湿痹 :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 的病症。阴阳俱微 :营卫气血都不足。(血痹重症 )脱气 :指 虚劳病机,阳气虚衰 。痹侠背行 :脊柱两旁有麻木感阳微阴弦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寸脉微,尺脉弦 。阳微是 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 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 之征。阳微阴弦并见, 胸痹病机为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 而成。肝着 :指 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所致之病名。肾着 :多起于 劳动汗出,湿衣贴附于身,日久阳气痹阻,寒湿着于腰部,痹阻阳气不行。咳逆倚息 :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心下坚筑 :心下部位 满闷痞坚 ,动悸不宁。伏饮 :潜伏于体内,根深蒂固,难于攻除,伺机而发 的一种饮病。数集消谷 :趺阳脉数 ,是热结于中,胃热盛则消谷而善饥。目睛晕黄 :一是望诊可见病人眼白发黄, ;二是病人自觉视物昏黄不清。胃反 :反胃。因 脾阳衰虚,不能腐熟水谷,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病。郁冒 :头昏眼花,郁闷不舒 。2 / 7 一:脏腑经络先后:1: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也;三者,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二:①痉病:因外感风寒 误治(过汗、误下) ,导致 津液不足 ,重感风寒,筋脉失养 而致。 项背强急、口噤、角弓反张 为特征。1 刚痉 :发热 无汗恶寒葛根汤证属:风寒表实、筋脉失养治则:温散表邪、通达经隧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2 柔痉 :发热 汗出不恶寒栝蒌桂枝汤证属:风寒表虚、津液不足治则:调和营卫、兼以生津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3 阳明痉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械齿大承气汤证属:阳明里实、热伤津液治则:通腑泄热、急下存阴②湿病 :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 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脉沉细基本治法: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