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工作简况任务来源根据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标委 []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所下达的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标准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该标准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汉理工大学、武昌造船厂等单位共同负责起草。起草过程残余应力的存在往往对构件(特别是焊接产品)的使用带来重大影响,如加速疲劳断裂,促进应力腐蚀开裂等,了解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的主要方法就是应力的测定。可以把现有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分成三大类:无损的物性法这一类方法利用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的特点来测定残余应力。例如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利用材料的晶格常数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衍射峰来测定残余应力;磁性法利用材料在应力诱导下产生磁致伸缩效应或噪声来测定残余应力。这类方法的特点是非破坏性和对材料组织结构的过分依赖。破坏或半破坏性的应力释放法利用切割或钻(套)孔使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得到全部或部分释放,根据释放应变和释放方法求出相应的残余应力大小。此类方法多数利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测量敏感元件,测定精度较高。例如全释放应变法将构件彻底切割破坏,使应力得以全部释放,对于应力梯度不大的情况,可以获得十分精确的结果;盲孔法属于半破坏性方法,它要在构件表面钻一盲孔(一般2.0mm),在工程上应用较广。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破坏性和不受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对大应力梯度场的测量有误差。无损的(压痕)应力叠加法此类方法和应力释放法相反,采用特定压头压入材料表面,通过压痕获得附加应力场,再根据附加应力场诱导的位移场变化信息来获得残余应力,包括硬度法、纳M压痕法和压痕应变法。但硬度法和纳M压痕法目前只能定性测量,而压痕应变法是其中最具现场应用价值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非破坏性、方便性和准确性。小孔法是德国人于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小孔法已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采用,在我国也有许多生产和研究单位采用。美国于年正式颁布了标准《小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标准实验方法,年、年、年、年、年和年又作了六次修改与补充。2 / 8 ) 基本原理焊件内部存在残余应力场,在应力场内任意处钻一直径和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