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2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学习目标】.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其应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到加入其他元素可以得到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物质——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教学重点】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用具】课本P38~39 涉及的器材和药品。【第 1 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 和 2,分三步完成: A.达成目标 1B.达成目标 2c.巩固目标2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金属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材料,为什么金属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呢?引导学生看P36 图 8-8 和相应文字,组织讨论填充 P37 的表格。.课堂练习: P43“实践应用” 1。.学生动手看书、讨论和填表,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用时 6 分钟。B.教师提示→学生讨论→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刚才讨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金属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呢?.检查前课作业2,即 P37 表格的复习情况,复习旧知识,引出有些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是否所有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做P38 图 8-9 的演示实验:某些金属与酸的反应。.由刚才的演示实验得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下面请大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分组探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完成P39的分组实验。.金属的活动性不一,详见P39 的图 8-10 ,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点性质。.学生互相检查并推出代表的作业让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出并评判,重点复习置换反应,得出有些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学生观察记录并完成P38 的“分析归纳”,得出两点结论。.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4 步探究,教师加强指导。.学生记口诀,并在课本P39~40 相关文字上划杠,理解记忆。为与其他版本教材一致,让学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加上汞、铂两种金属,形成14 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通过作业提前完成,既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又节省了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