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作业场地狭小, 且涉及多工种之间的配合, 以及钻孔灌注桩易发生质量通病,现附现场施工总平面图及各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施工重难点和可能出现造成中断施工的非正常突发事件,为此,对各环节的重要危险源,在施工过程通过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施工风险;提前制定各专项应急预案,落实抢险组织,储备抢险材料和设备。一旦事件发生能尽早及时报告, 立即启动抢险紧急预案, 控制事态发展和减少损失, 尽快恢复施工。技术保证措施(1)技术完善、成熟,是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的根本保证。(2)成立健全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小组,确定重大技术措施,检查督促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3)建立技术岗位的岗位责任制,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的实施,持证上岗,奖惩分明。(4)严格施工管理、严格施工工艺、严格施工纪律,并及时作好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工作。抓住关键技术, 组织科学公关,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5)施工资料准确、及时完成,工程竣工后及时汇总成竣工资料以利于及时通过验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 ,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 ,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 ,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2、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2.1 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2)浇灌混凝土时 ,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 ,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3)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引起质量问题。(4)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 空钻时间过长、 成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