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描写乡野的散文

描写乡野的散文_第1页
1/5
描写乡野的散文_第2页
2/5
描写乡野的散文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描写乡野的散文 早上起床,漫步到阔别多日的田野,空气格外清新,心情不禁舒服起来,身体也似乎格外轻松。 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到干渠边,踏上小石桥,凝目向北向南眺望,只见南北走向的干渠似长蛇,曲折着伸向南北。河底到处蔓生着丛丛河草,农人们灌溉田地后遗留下的水这儿一洼,那儿一滩,在严冬的威势下,结成了白白的冰凌,没有水的地方裸露着黄黄的泥土皮肤,格外萧瑟。 听村里老人讲,这条干渠是 1958 年大跃进时公社组织人们修建的,主要是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据说,当时全公社的青壮劳力都参加了,连续干了很长时间,离家比较远的都吃住在干渠附近的农户中。干渠修成后,南到黄河,北至徒骇河,全公社的农田绝大部分能自流灌溉。为了保持干渠的运转,公社每第 1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都在春秋农闲时间组织人力挖掘干渠内黄河水带来的淤泥。记得小时候,不知是哪村的人住在我家,有时,他们还送给我一碗大米饭——这在我们村是从未吃过的。长大后,我也常常跟着父辈挖渠。那种活计太累了,要一锨一锨将河底淤泥投至堤岸。三米多高的河堤,一天下来,胳膊都酸了。再后来,有了挖掘机,公社也改成了乡,乡政府便不再使用人力。 现在,乡镇合并,这条沟渠已经五六年没有清淤了。河床很高,黄河水已无法顺畅通过,基本已成一条废沟渠。仅有的作用是为人们机器灌溉时,作为二级提水或三级提水时的一条通道。 走过小桥,是一片麦田,一条条如绿线绳平铺在黄土地上。小麦虽然还没有返青,但已经昭示着今年小麦的丰收。记得小时候,这里是一片高地,高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以刺槐树为最多。一到初夏,槐花开放,全村都能闻到槐花的清香。第 2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雨季来临,傍晚时分,树林中到处是人群,他们在摸神仙(当地方言,人们称蝉为稍迁,称蝉的若虫为神仙)。记得小时候,一晚上能摸到二三百个。那时的树林,在人们眼里是一个休闲的去处,林中不见阳光,格外清凉,到处是各种不知名的鸟儿悦耳的叫声。 长满树木的高地西面是一片荒滩,里面长着各种杂草,以茅草为最多。翻开土地,里面是白生生、密密麻麻的茅草根。杂草很是旺盛,有一人多高。每到秋季,人们手持钐镰,将杂草砍倒,然后各自运回家,或编织工艺品,或织萡,或作为柴草,引火做饭。那时,大人们工作,孩子们自己更有无限乐趣,那就是捉蚂蚱。秋后的蚂蚱行动较为迟缓,而且个大,很多都有一拃多长。孩子们捉住后,父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描写乡野的散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