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春节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梅州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进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祭祖”这个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新一代,他们一出生,就已经身后无忧了,不仅不用再耕田种地,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在春节里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义因而有所减退,据调查将近有 24%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诸多因素导致新年时未能回家“祭祖”;有 1.5%的人因地处城区,传统观念较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余下的 61%尚还有延续”祭祖“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日趋现代,人们越来越信任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 祭祖”是否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丢失,现在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守岁” 则是春节的核心,假如说,连它也要省略掉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节日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节日气氛不浓,进而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原来的意义在于为了祈求长命百岁,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和热情,就不太同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这样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仍有 72%的人依旧熬夜“春晚”,共度这样辞旧迎新之夜;只有余下的少数人或者沉溺于网络,无心“守岁”。“守岁”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仍在进行。 2 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的观念盛行,加之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巨大的冲击。近年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较为个性化同时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样化的节日,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忘却,挽救春节传统习俗文化已经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了。虽然春节依旧在,但人们随着生活的进展进步而改变,有些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而从未留意春节伟大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节传统仍需要我们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