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疗法,【概述】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操作方法】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l.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6.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