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好家长/好家长/实践前沿实践前沿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建立及评价策略初探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建立及评价策略初探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实验小学/王威【摘要】小学整本书的阅读评价体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建立,或者从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个方面考量。评价策略也要得当。【关键词】语文素养评价体系横向评价纵向评价显性评价隐性评价美德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是: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各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确保完成规定的阅读数量,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老师带读,有的指导读,也有让学生自己读,读书之后设置读书交流课,多数情况下,是教师甩出问题,学生来回答,谁回答生动完整便是阅读效果好,有的同学根本插不上言,如果是老师事先发了阅读提示,学生便在书中直接寻找自己需要的段落或章节来回答。那么如何评价学生到底读的怎么样,教师很难全面把握,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基于这一问题的出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的完成量以及阅读的效果,笔者特地展开列表调查,表格如下:年级调查人数推荐书目数自我阅读书目本数阅读效果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反馈方式一年级6046优秀绘画、讲故事二年级4846优秀绘画、讲故事三年级5655优秀读书记录卡、手抄报、摘抄等方式四年级6047优秀读书记录卡、手抄报、摘抄等方式五年级6545优秀读书卡、手抄报、摘抄、学写读后感、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六年级6246优秀读书卡、手抄报、摘抄、写读后感、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在整个调查填表过程中,一二年级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其余均是学生独立完成。其中阅读书目的本数,老师们表示均采取了保守的说法,实际上阅读数量还要多一些。为此笔者初步尝试建立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研究评价策略。一、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的初建一、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的初建1.按照学段的划分,小学整本书的阅读评价体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建立。(1)横向评价。横向评价适于在同年级进行,平行班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相当,他们在一起评价比较合理,如第一学段的读好书讲故事比赛,画出我心中最美的主人公等,同样水平的孩子在一起评价,能比较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语言口头表达水平,比较公平公正。(2)纵向评价。根据统计的数据,纵向看学生的自我评价及阅读效果反馈方式,能明显看出学生的能力在提高,评价的方法明显多样化,纵向评价适于小学整个学习生涯,每学期班级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阅读档案袋,语文老师和家长做有心人,到了六年级拿出来做阶段性回顾,就能看出孩子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进步了多少,并且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评价出哪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当之无愧的书香少年。2.从阅读反馈方式来看,可以从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1)显性评价。在统计表上,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老师们采取了很多的评价方式:读书、讲故事、绘画心中的故事、做读书卡、做读书小报、做摘抄、写读后感、举办读书演讲比赛等,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判断出读书效果的优与劣,也就是显露在外的,是可以直接评价学生读书效果的,我把它称之为显性评价。(2)隐性评价。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不能判断出阅读最基本的目的到底到达怎样的程度:学生的修养提高多少?学生的说话水平提高了多少?学生通过阅读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会增加多少?这些是调查统计中无法看出的,我把它称之为隐性评价。隐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无法统计,只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就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这个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当读者阅读这本书时,阅读的效果不能一下子显现出来,但从阅读者后来的生活表现我们才能评价出阅读的效果。二、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初探二、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初探阅读评价策略一:课堂当堂交流。这比较适合一、二年级。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偏少,语言组...